做有溫度的手工鞋--走近紅蜻蜓定制店高級技師潘洪興
從18歲開始接觸手工制鞋,到與紅蜻蜓鞋業相伴19年,潘洪興以手工制鞋起家,見證了溫州制鞋工業化流程的起步、發展、壯大和輝煌。對他來說,50年來堅持做鞋一直未放棄,緣于對這一行的熱愛。如今,皮鞋消費又迎來高端定制的潮流,潘洪興也再次迎來制鞋生涯的“第二春”,這也讓他對定制手工鞋有了更深的認識,“現在客戶定制手工鞋更多的是品質生活的追求,對這手工制鞋提出更高的要求。”
潘洪興從小在永嘉農村長大,上世紀60年代末,剛滿18歲的他經人介紹來到龍灣蒲州跟隨親戚學習做布鞋和修皮鞋,制鞋生涯由此開啟。“那時候,鞋子都是手工制作,每個人做什么環節由師傅說了算。”潘洪興說,師傅教徒弟手藝是有所保留的,這就需要你用心去觀察、模仿,才能慢慢看出其中的門道。潘洪興認為自己很幸運,師傅對他并不苛刻,讓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了制鞋的每一個環節,最后可以獨立完成一雙鞋的制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幾年,潘洪興開始也帶徒弟,開始做鞋樣。
1995年,紅蜻蜓鞋業有限公司成立,潘洪興成為企業的顧問。
在紅蜻蜓工作期間,幾十年的制鞋經驗派上大用場,潘洪興先后在注塑鞋生產、鞋科技實驗室等部門工作,并參與到企業文化展館的建設中。多年來,他為紅蜻蜓鞋科技館收集各類制鞋材料、設備,極大地豐富了館藏內容。
隨著高端手工定制鞋消費興起,紅蜻蜓在甌北總部開出了第一家高級定制店。潘洪興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任定制店高級技師,參與到手工制鞋的全部流程。在這期間,他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公司年輕的員工,他深知只有更多的人參與學習、制作手工制鞋,手工制鞋才會有更大的消費市場。
“手工制鞋有近百道工序,重要工序有30道,任何一個步驟稍有失誤,都會影響美觀和實用。”潘洪興說手工制鞋都是線縫的,是項特別注重細節的活,對材料和技師的要求都很高,來不得半點馬虎。在他眼中,每一雙手工鞋是應該有生命力的,是有溫度的。
如何鑒別一雙手工鞋是否優質?潘洪興說拿到一雙鞋后,先摸一下鞋面的皮質,是否有一定的厚度,輕按下去是否有彈性,按下后產生的細紋是否夠少。還可以將一雙鞋拿在手上,觀察兩只鞋的每一個部位是否對稱、車線等細節是否均勻來判斷。
展望未來,潘洪興坦言不會離開鞋子這個行當,皮鞋會是他一生的行當。“看到別人喜歡經自己手工做出的鞋,就會感到特別欣慰。”潘洪興說在紅蜻蜓做鞋、幫助其他人解決一些技術難題,這是件特別幸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