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向下壓力溫企謀變求新 深耕主業成規避風險利器
溫州網訊 面對疫情沖擊下人力成本提高、物流受阻、海外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夾擊,我市傳統制造業發展壓力驟增。
如何破局?對眾多制造業企業而言,都是一道必答題。面對困境,記者采訪中發現,越來越多的溫州企業家們深耕實業,苦練內功,以企業發展韌性應對經濟不確定性,為我市經濟穩中有進筑起一道“防火墻”。
強化供給 新賽道上新作為
盡管受到疫情等大環境的影響,通力重型齒輪股份有限公司整體業績較上一年度有所放緩,但今年1-4月份產值也同比增長超過21%,利潤增長超過26%。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得益于公司一直以來深耕主業,強化供給側改革,通過股份制改造、技術轉型升級、建立省級企業研究院等舉措,向著上市目標逐步推進,預計有望在第三季度能首發上市。
疫情之下,這樣的案例顯得難能可貴。記者從部分商協會了解,面對疫情沖擊下不少企業主動危中尋機,緊盯國家戰略,鋪設新賽道,實現快速發展。去年該公司多次服務于國家特高壓等雙碳項目建設,參與的“昆柳龍”全球首條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還獲得南方電網的首肯。
作為我國特高壓新一輪大規模建設的開局之年,今年泰昌以國家雙碳戰略及高質量發展理念為指引,苦練內功。近期屢獲國家1000kV駐馬店-武漢、1000kV福廈聯網工程特高壓項目加工訂單,為泰昌2022年的有序增長提供了重要保障。
無論是通力還是泰昌公司,這些深具危機意識的企業都在做深主業,主動構建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機制,使產業發展空間持續得到優化。
正是有這樣一群“不管風吹雨打”,只顧穩健前行的企業,守住了溫州經濟穩中求進的良好基本面,從數據中便可看出端倪:今年一季度,溫州33個規上工業行業大類中,30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增長面90.9%。疫情沖擊下的溫州經濟本面依然向好,并且不斷改觀。
品牌驅動 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受影響最大的當屬勞動密集型企業,鞋服企業首當其沖。具體表現為需求低迷、成本上漲、物流受阻、用工短缺、訂單外移等多重考驗。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2021年溫州服裝全行業產值在680億元左右,其中202家規模以上紡織服裝服飾業企業營業收入達295億元,同比增長近12%。
這其中,品牌企業效益狀況明顯好于制造企業。特別是定制和國風企業效益逆勢增長,銷售較好的企業效益增幅超過10%。有些品牌通過線上話題營銷、內容共創、直播種草等新穎的方式,將營銷重心轉移到與消費者積極互動上,不僅商家新品爆品的銷量得到了增長,品牌商家更有價值感的形象也立體凸顯。
“困難是存在的,但突圍機會也是很多的。”溫州服裝商會會長池慧池認為,當前以精品西服為核心的產品企業訂單和銷量較平穩,一些優質企業不降反升。接下來要以精品西服為抓手推進區域品牌建設,因為只有區域品牌建設好了,才能更好形成產業集聚,才能引進人才,激發更多就業創業,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品牌建設之路不同于貼牌代加工,多年的磨礪更考驗著企業抗壓的韌性。即便是在疫情的考驗下,去年,來自瑞安的浙江超云鞋業還是“穩扎穩打”,生產了200多萬雙鞋,產值7000多萬元。
而這背后是該公司對品牌建設執著的堅守。創業之初,超云鞋業公司董事長陳魁炮就意識到品牌發展勢在必行,前瞻性地注冊了“超云”品牌,即便當時的產品只是3元一雙的白底舞蹈鞋。“即使是廉價的低檔鞋,也應該擁有自己的‘名字’。”這是陳魁炮從一而終的品牌執念。
溫州服裝商會會長池慧池認為,當下生產型企業一定要轉型,不光會生產,還要強化做品牌、賣產品方面的能力。在他看來,寒冬之中恰恰也是產業鏈優勝劣汰的關鍵時刻,也是品牌創建一個新的機遇時期。
分工協作 做強細分領域
“觀念正在改變。”采訪中,記者經常聽到這樣一種聲音。
一直以來“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觀念根深蒂固。但現在不少企業更愿以合作抱團的方式來拓市場。摒棄以往互相降價、惡意競爭,企業利潤空間一再縮小的競爭方式。
這在有著萬億產業的電氣和汽摩配行業表現較為明顯。數據顯示,樂清低壓電氣占全國市場份額65%以上,集群覆蓋電力能源輸電、變電、配電的200多個系列、6000多個種類、2.5萬個型號產品,樂清電氣產業本地配套化率可達85%以上。如今,生產一個電氣產品,在當地就能找全配件,分工協作共抗風險在電氣行業顯得尤為明顯。
分工協作中,一大批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對產品進行一次次改進、創新,實現產品更新換代,涅槃化蝶。萬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創立31年來心無旁騖專注主業。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1.6億元,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4.36億元,同比增長8.43%,在電氣機柜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連續十多年保持遙遙領先。硬是讓“萬控等于機柜,機柜等于萬控”,成為行業的代名詞。
這些鮮活的事例再次證明,企業選對一個產業、一個產品后只要深耕其中,就能走出一條快速奔跑的路子。
深化技改 做深主業尋突破
面對經濟向下壓力,金石家居用品公司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著手應對。“我們為老客戶提供新產品,為老產品尋找新客戶。”金石家居副總經理蔡海芳說,訂單量下降的現狀,通過開發新產品、尋找新客戶來實現品牌的橫向拓展是一個重點方向。
通過引入自動化機械,建立新的產品流水線,金石公司從整體上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比如一件常規的餐廚產品,一般要經過五金、拋光打磨、清洗包裝等階段,按照以往的生產方式,每個步驟都需要在專門的車間進行,車間彼此獨立,工序銜接效率較低。“我們通過內部生產工序的優化,減少了生產過程中時間的浪費。”蔡海芳說,新的流水線可提高30%的生產效率,最高時可達50%。“精益生產”給金石家居的客戶帶去更多信心。今年1—4月份,新的協議為金石家居帶來了4200萬元的訂單,同比增加40%。
當下,越來越多像金石一樣的企業苦練內功危中尋機。“最近兩年,我們投入數字化技改項目資金達4600余萬元。”樂清昌德成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吉晶介紹,“隨著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不斷提升,公司的生產產能和產品品質也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改造前,樂清昌德成電子有限公司一年業務量中高端份額僅占30%左右,近3年來,高端產品份額已占據總銷售額約80%。隨著公司制造精細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接到的客戶訂單也越來越多,海爾、美的、美菱、廣汽等一線家電和汽車品牌,都成為其“朋友圈”里的常客。
種種現象表示,面對經濟向下壓力,企業家們更愿意以技術改造改變當下的微利現狀。近兩三年,我市工業企業的技改投入增長穩居全省前列。
來源:溫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