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創新 生態革局——中國皮革協會制革專業委員會2025年會召開
金秋送爽,群賢畢至。2025年10月26日,值此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為“十五五”發展謀篇布局的關鍵歷史節點,皮革協會制革專業委員會2025年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隆重召開。
皮革協會副理事長陳占光,中共無極縣委書記封立新,中共廣河縣委書記陳啟智,河北省無極縣人民政府縣長劉炎,河北省辛集市經濟開發區常務副主任王信凱,河南省平輿縣人大黨組成員、縣皮革辦主任周俊峰,遼寧省阜新市皮革產業開發區副主任由烽,皮革協會制革專委會主席、明新旭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莊君新,浙江省皮革行業協會執行理事長李偉娟,河南省皮革行業協會執行理事長朱巖,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琪,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彭必雨,陜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呂斌,千百度國際董事長助理萬祥華,新百麗鞋業(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忠杰,德州興隆皮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忠河,甘肅宏良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臣,河北東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勝虎,四川德賽爾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先成,四川亭江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世軍,皮革協會副秘書長黃彥杰,全國皮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桑軍,庫斯家居總經辦王翠婷,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皮革生產基地政府、地方協會、科研院所、制革企業、皮化企業、機械企業、制品企業和檢測機構以及媒體等單位的代表共230余人出席會議。
本次年會以“傳承創新 生態革局”為主題,由皮革協會主辦,河北省皮革行業協會、河北協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協辦,皮革協會制革專業委員會、無極縣皮革協會承辦。會議得到了皮革網、《北京皮革》雜志、無極縣融媒體中心等媒體全程報道。
盛會啟幕,凝聚共識
陳占光在致辭中,首先代表協會對與會嘉賓及各支持單位表示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他強調,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剛剛勝利閉幕的時間節點召開本屆年會,具有凝聚共識、指引方向的重要意義。他指出,當前行業受國際經貿環境動蕩與國內市場需求不足的雙重影響,全行業生產經營壓力很大,行業利潤空間收窄,“內卷式”競爭加劇。他呼吁行業積極響應本次會議發布的抵制“內卷式”競爭倡議,共同維護健康市場秩序。同時,他強調,皮革行業產能和市場國際布局在不斷完善,巨大內需市場潛力在不斷釋放,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在不斷顯現和增強,再加上綜合產業要素優勢,大家要對皮革行業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還特別介紹了《皮革行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的編制進展,號召全體同仁積極建言獻策,共同謀劃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路徑,合力開創產業新未來。
封立新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年會在無極縣召開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共商行業發展大計的實際行動。他系統回顧了無極皮革產業源遠流長的發展歷程,從戰國時期的技藝流傳,到歷經四次關鍵轉型升級,現已形成從原料采購到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產品遠銷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全縣皮革產業營收達348億元,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面向未來,他強調將緊抓綠色革命與數字浪潮機遇,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傳統產業,并具體提出三大發展路徑:一是加快綠色轉型,優化園區能源結構,打造零碳園區;二是堅持創新驅動,深化與四川大學等院校合作,攻關核心技術;三是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融合與精準招商,支持企業向高端領域拓展。最后,他誠摯邀請行業精英投資無極,攜手共創皮革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莊君新在致辭中指出,盡管當前行業面臨國內外市場的多重挑戰,但皮革產業憑借真皮天然環保的材料特性、深厚的工藝基礎與廣闊的市場潛力,具備強大的發展韌性和信心。基于此,他提出三大核心主張:第一,堅守并深挖真皮價值,通過品質提升與設計創新,將天然皮革的獨特優勢轉化為汽車、家居、時尚等細分市場的高端產品競爭力。第二,推動聚焦且有效的協同創新,著力在材料、工藝、綠色制造與數字化領域取得突破,構建健康有序的產業生態,從“規模競爭”轉向“價值競爭”。第三,凝聚政策與行業合力,期待在政策引導與標準建設等方面獲得支持,同時加強行業內部協作,共同提升產業鏈韌性。最后,他呼吁行業同仁積極參與《皮革行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的編制,堅定信心,攜手共進,以務實創新開創行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洞察大勢,指引方向
黃彥杰在《皮革行業經濟發展及展望》報告中系統分析了2024年和2025年1-8月皮革行業的經濟運行態勢。當前,行業承壓運行。面對挑戰,皮革協會正著力推進多項重點工作:一是深入推進皮革行業“突危工程”,在獲得藍濕革廢料運輸、小皮件/再生革/靜電植絨等產品資源化利用獲得豁免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工業明膠、工業蛋白“點對點”定向利用的政策探索,并正在參與實施對不適用于皮革中六價鉻檢測的環境行業標準HJ687的修訂工作;二是開展國家職業標準制訂,為皮革、毛皮加工等多個職業和工種建立技能人才評價標準體系;三是積極應對中美關稅摩擦,一方面積極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行業訴求,獲得部分對美反制關稅的豁免,另一方面未雨綢繆、推動實現美國對至少20%為美國原產成分產品的進口關稅豁免;四是開展行業碳足跡核算工作,踐行國家“雙碳”戰略,為行業綠色發展注入新的內涵。他強調,盡管短期困難顯著,但我國皮革產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需依靠完備的產業鏈基礎,把握政策與新技術機遇,推動行業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皮革協會產業部主任、制革專業委員會主任周誠系統分析了全球主要原料皮供應格局。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料皮供應國,2024年出口量及出口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4%和21.2%,顯示出強勁的供應能力。他提到,受今年美國單方面挑起的關稅戰影響,2025年上半年,美原料皮對華出口額同比下降51%。巴西作為另一大供應國,年產約4000萬張牛皮,其中70%用于出口,其2024年對華出口額達4.25億美元。聚焦市場,他介紹2024年我國生皮進口量額微增,但2025年1-6月進口呈現量價齊跌趨勢,生牛皮進口量下降8.7%,平均單價下降13.0%,反映出當前市場需求的疲軟。為應對國際貿易中的不平等條款,他特別強調了協會主導編制的《原料皮進出口貿易規范 生牛皮》團體標準的重要性,呼吁企業在進口合同中堅持使用該標準,以維護行業合法權益。同時,協會已啟動《原料皮進出口貿易規范 牛藍濕革》的編制工作,通過逐步完善標準體系,更好的規范貿易行為,保障企業合法合理利益。
發布《關于抵制“內卷式”競爭、促進制革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倡議書》
在本次制革年會上,皮革協會發布了《關于抵制“內卷式”競爭、促進制革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倡議書》,號召皮革行業同仁:一、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反對“內卷式”競爭政策方針,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二、抵制惡性價格競爭,構建良性競爭生態;三、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與會領導及全行業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家與代表共同參與并見證了這一凝聚共識的重要時刻。馮忠河宣讀了倡議書。
聆聽市場,洞見需求
萬祥華圍繞“生態共創 共贏未來”主題發言,他指出,當前行業面臨VUCA(易變、不確定、復雜、模糊)時代的深刻挑戰,已從高速增長進入承壓下行的階段,且面臨地緣沖突與內部增長乏力的雙重壓力。他引用微軟、華為、李寧等案例,強調企業必須通過持續創新打造“第N條增長曲線”,構建生物型產業鏈生態以抵御風險。他提出,行業的出路在于徹底轉變競爭思維,從單一企業間的對抗,轉向構建共生共榮的“生物型產業鏈生態”。行業應從商品企劃、設計打樣到采購及配送、銷售及運營的全鏈條進行深度協同與共創,利用AI與大數據驅動小單快反模式,實現精準響應與高效供給,共拓品牌競爭護城河,共贏未來。
王翠婷發表了“把握趨勢,協同共生”的演講。她提出,當前家居行業面臨中美關稅升級、房地產縮量及利潤驟降的多重挑戰。為破局前行,庫斯錨定智能化、場景化、品質化三大趨勢,通過新建30萬㎡智能制造園,以自動化生產線、全鏈路追溯系統和綠色能源體系,實現效率、品控與環保的全面升級,并推出“摩高”高端系列,向“品質生活方式提案者”轉型。在皮革需求方面,她強調自然紋理皮革成為消費主流,庫斯對皮革設定了嚴格的美學與功能雙重標準,要求兼具耐磨、耐污等性能,并疊加抗菌、防螨等健康功能。她呼吁家居與皮革行業建立價格、品質、交付三重共識,通過協同優化成本,拒絕內卷,共同推動產業鏈健康發展。
共享成果,啟迪未來
南通思瑞機器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韶瑞機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石鵬程以“皮革產業數智化展望”為主題發表演講。他指出,皮革產業數智化已勢在必行,但需清晰認知從自動化、數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的遞進關系,避免陷入“重硬件輕管理”的誤區。他提出“三要三不要”原則,強調需在先進工藝與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型。其轉型路徑規劃建議分四步走:先夯實數據與網絡基礎,再優化生產協同,繼而落地智能排產、污水處理等場景,最終實現數據驅動決策。他以轉鼓工序、化料精準配送及污水處理為例,闡述了通過數據采集與模型優化實現提質、降耗、減碳的具體智能應用方案。
隆豐革樂美時尚有限公司環保主管劉天星介紹了公司污水處理項目,面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隆豐公司聯合知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啟動日處理4萬噸的污水深度處理項目, 該項目預計于2025年底調試、2026年驗收,為制革行業廢水處理提供了重要參考。知和環保副總經理王振松分享了與隆豐合作項目的技術細節,針對隆豐廠區廢水高總氮、高COD等難點,知和采用“一級Fenton +臭氧氧化+高效硝化+深度脫氮濾池+二級改良Fenton”的組合工藝,旨在穩定達到準IV類水排放標準(總氮≤5mg/L)。其分享重點介紹了核心高效脫氮技術,該技術依托特異性填料與高效反硝化菌劑,通過精準控制系統,能有效將總氮濃度降至1.5mg/L以下。
溫州鞋革研究院院長、四川大學教授周建飛發表了題為“皮革綠色生產關鍵技術:皮革異味物質來源精準識別與解決方案”的演講。他指出,醛酮類物質是皮革異味的主要來源,其中己醛是中低檔皮革的關鍵異味物質。研究團隊通過系統分析,精準追蹤到異味主要產生于磨革、面漿、壓花等工段,并發現機械作用和升溫會顯著促進異味釋放。針對此問題,團隊已成功研發出新型異味去除劑,通過簡單噴灑處理即可有效降低皮革中己醛及OAV含量,且對皮革理化性能基本無影響。該研究為行業從源頭控制和末端治理兩個維度解決皮革異味難題、提升產品品質和消費體驗,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劉炎介紹了無極縣皮革行業的發展情況。回顧了無極皮革產業自明末清初至今的百年傳承與四次關鍵轉型,從手工作坊到集中入園,再到建設循環經濟創新產業基地,實現了從環保困境到綠色集約發展的蝶變。當前,無極縣已形成完整的皮革產業鏈條,集聚了來自國內外的268家相關企業,帶動就業約12萬人,產品廣泛服務于家居、汽車、鞋業等多個領域。通過精準招商和強鏈補鏈,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面向未來,無極正投資28億元建設皮革循環經濟創新產業基地,配套建設技術研究院、數字化平臺及金融服務體系,全力推動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邁進。他強調,將持續優化人才與金融政策,并誠摯邀請各界精英,攜手共創皮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未來。
河北省皮革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何海寧通報了2025河北省皮革行業“無極杯”皮革加工工職業技能競賽暨全國邀請賽的競賽結果。他強調,這項賽事是弘揚工匠精神、提升行業技能水平的重要平臺。
思想碰撞,凝聚智慧
10月26日下午,皮革協會制革專業委員會2025年會安排話題討論環節,由陳占光副理事長主持,各參會代表就“應對皮革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推進行業可持續發展”,“應對替代材料的沖擊,特別是冒用‘皮革’擾亂真皮消費領域”,“加強真皮宣傳推廣,樹立皮革行業新形象”等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助力皮革行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
10月26日晚上,《皮革行業“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研討會召開,產業鏈相關制革、皮化、機械企業及產業集群、地方協會和院校等單位代表參加研討會。
10月27日,會議組織全體參會代表參觀了河北安迪新材料有限公司、皮革綠色循環經濟創新產業基地、河北宮內愛知皮革有限公司、無極縣軒迪皮革制品有限公司、野風美術中學以及2025河北·無極生態皮革產業展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