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正以“硬科技+智能體”重塑中國體育產業創新DNA
當“單點突破”的敘事不再能構筑持久的商業壁壘,當品牌出海必須依靠不可復制的核心技術,一場關于“如何創新”的產業革命正在安踏悄然發生。這不再是一場局限于技術或產品的賽跑,而是一次以“硬科技”與“智能體”為雙螺旋,重構產業創新基因的系統工程。
在第二屆體育用品產業創新聯合體大會上,安踏集團發布的“AI365戰略”、行業首個AI設計大模型“靈龍”,以及“無氟安踏膜”、“六度芯保暖科技”兩項材料突破,共同宣告了其創新范式已全面升維:以材料攻堅解決產業“卡脖子”問題,夯實物理世界的性能基石;同時以AI大模型重塑價值鏈條,在數字世界構建效率與洞察的新中樞。
圖源/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01 硬科技破壁:為行業鑿開技術壟斷的缺口
在全球高性能運動裝備領域,堅實的品牌護城河,終需建立在獨有的材料科技之上。然而,世界知名的材料科技曾長期與品牌無緣。
安踏主導的產業創新聯合體,正系統性地向這一壟斷格局發起挑戰。此次發布的兩項技術,是聯合體強大作用的縮影:
“無氟安踏膜技術”:通過自研生物基高分子技術,攻克了“高性能防水透濕”與“無氟環保”無法兼得的世界性難題。
“六度芯保暖科技”:跨界融合“嫦娥六號”月面國旗的紡紗技術,將航天級的玄武巖纖維解構為民用超級材料。
這不僅是產品的成功,更是科技從實驗室到商品“最后一公里”被打通的典范。它們源自安踏-東華大學、安踏-徐衛林院士工作站的產學研協同,標志著安踏正主動承擔起“鏈主”責任,疏通行業創新的最大堵點。
在此基礎上,安踏進一步啟動了 “天璣·高性能材料攻堅計劃” ,目標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標桿的鞋服材料創新高地。這是一種“逆流而上”的選擇——龍頭企業的地位,正取決于其帶領行業解決最困難、最基礎公共問題的意愿與能力。
圖源/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02智能體賦能:為千億身軀植入AI中樞
如果說材料創新是“硬”的基石,那么AI則是驅動龐然大物敏捷思考與行動的“軟”的靈魂。安踏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沒有滿足于調用通用大模型,而是選擇了一條更重但更正確的路:將企業三十多年的“產業記憶”資產化,打造專屬的智能中樞。
1. “AI365戰略”:一幅全鏈智能化的行動藍圖
這一戰略涵蓋了三大方向、六大領域與五大保障,構成了清晰的三年路線圖:
2025年“好商品”:利用AI設計打造卓越產品。
2026年“好零售”:通過AI營銷與零售將好商品成功售出。
2027年“好運營”:借助AI重塑業務流程以獲取更大規模效益。
其目標是未來三年實現集團內部AI使用率超50%,創造價值超50億元。
2. “靈龍設計大模型”:從效率工具到創意伙伴
“靈龍”是此戰略下的首個里程碑。它被“喂養”了安踏超千萬組自有設計數據,因此能精準復現品牌獨有的材質質感與設計規范。
效率革命:實現設計創意發散效率提高400%,爆款拓展周期縮短80%。
案例實證:一款網球鞋從項目啟動到定款,周期從3個月大幅壓縮至40天。
這精準回應了一個商業迷思:企業為何要自研大模型?答案在于,通用模型能模仿大眾審美,卻無法復刻一個品牌三十多年積淀的獨家品味與爆款直覺。安踏正將最核心的無形資產——設計哲學與市場經驗,成功數字化、資產化,構筑起無法被復制且絕對安全的數據護城河。
圖源/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03雙螺旋共舞:構建產業創新的策源地
材料攻堅與AI智能,如同創新DNA上的雙螺旋,以不同的方式詮釋著安踏的創新理念:
材料是“體”,解決的是產品性能的物理極限,是參與全球競爭的“入場券”。
AI是“腦”,優化的是價值創造的整體效率,是贏得未來競爭的“加速器”。
二者相輔相成:AI加速了新材料的應用轉化,而新材料則賦予了AI設計的物理載體更卓越的性能。
更重要的是,安踏并未將這套方法論據為己有。通過牽頭成立行業首個AI創新平臺,聯合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國家體育總局運動科學研究所等頂尖伙伴,它將自身驗證過的經驗分享給全行業,為整個產業鏈鋪就了一條通往智能時代的快速路。
圖源/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04安踏正在成為創新范式的樣本
過去十年累計投入200億研發,未來五年再投200億,安踏用“跨周期”的投入證明了創新不是戰術,而是長期主義戰略。
它的實踐為“十五五”時期“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了實體經濟的范本:創新不再是單點的、孤立的,而是系統的、生態的。 安踏打造的,不僅是個體的競爭力,更是一個能夠持續進化的產業創新策源地。在這場以科技重塑國際競爭力的征程中,安踏正用“硬科技+智能體”的雙螺旋,書寫品牌走向世界的新劇本。











